院属各单位:
经院长办公会研究决定,于2017年4月25至2017年9月1日开展“2017年全院读书活动”,为保证活动正常、有序、高质量的开展,现将《课外阅读量化考核办法(暂行或试行)》印发给你们,请各单位遵照执行。
重庆轻工职业学院
2017年4月27日
重庆轻工职业学院
课外阅读量化考核办法(暂行)
一、总则
第一条 机构设置
(一)学院成立“学生课外阅读量化考核”小组
组 长:贾云
副组长:向裕新、周家平、黄启国担任
指导员:谢会祥
成 员:郑 韵、梅丽娜、褚丽美、袁明锋、龚川、李翊君、
汪 权、代安华
(二)学院设立“学生课外阅读量化考核”办公室:基础部
(三)学院成立“学生课外阅读量化考核”考核部门:教务处
(四)学院成立“学生课外阅读量化考核”系列大赛实施组:宣传部、学工部、团委学生会、社团联合会联合
第二条 职责
(一)“学生课外阅读量化考核”小组工作职责:
1.组长、副组长、指导员负责学生课外阅读量化考核规定的制定,督促实施细则,宏观把握实施效果。
2.小组成员负责学生课外量化考核的具体实施工作。
(二)重庆轻工职业学院学生课外阅读量化考核办公室职责:
1.制定《重庆轻工职业学院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籍表》,为学生推荐200本必读书籍,包含文、史、哲三大类及社会科学类(其中外国文学作品不低于10%),初稿供“学生课外阅读量化考核”小组成员审核;
2.负责使用重庆轻工职业学院官方网站、重庆轻工职业学院官方微信、重庆轻工职业学院官方微博、重庆轻工职业学院广播站等官方宣传平台宣讲本规定,并公布推荐书籍名称;
3.联合学工部制定《重庆轻工职业学院学生阅读量化考核登记表》,分发各系部、班级。各小组成员联合各班主任监督学生填写并遵照执行;
4.编撰《重庆轻工职业学院文、史、哲常识题集》,总共200道;
5.批阅重庆轻工职业学院中外文、史、哲常识题”考试试题,登记应考学生成绩,提供给教务处;
6.批阅学生假期读书心得或读书笔记,担任学生读书心得和读书笔记大赛评委教师。
(三)重庆轻工职业学院学生课外阅读量化考核部门职责:
1.制定《重庆轻工职业学院学生课外阅读学分折算实施细则(试行)》,明确规定通过“重庆轻工职业学院中外文、史、哲常识题”考试的学生和获得“重庆轻工职业学院学生课外阅读量化考核”系列比赛的学生可获得相应学分;
2.组织重庆轻工职业学院中外文、史、哲常识题”考试,安排监考教师,每学期16周组织一次考试;
3.批阅学生假期读书心得或读书笔记,担任学生读书心得和读书笔记大赛评委教师;
4.记录学生学生课外阅读量化考核成绩。
(四) 重庆轻工职业学院学生课外阅读量化考核系列大赛实施组职责:
院宣传部、学工部负责大赛的策划,团委学生会、社团联合会负责大赛的组织、实施。
二、实施细则
第三条 准备阶段
副院长向裕新确定活动主题,召开考核规定、实施方案讨论会,分解任务;基础部、办公室完成《重庆轻工职业学院学生课外阅读量化考核办法(暂行)》的制定;学院官网、官方微信、官方微博、贴吧等全面宣传本次活动。
第四条 启动阶段
团委教师负责在全院升旗仪式上倡导“2017全院读书活动”,启动本次活动。
第五条 执行阶段
1.基础部完成《重庆轻工职业学院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籍表》,编撰《重庆轻工职业学院文、史、哲常识题集》;
2.向裕新院长在全院大会上通报,公布《重庆轻工职业学院学生课外阅读量化考核办法(暂行)》,明确各部门职责;
3.基础部公布《重庆轻工职业学院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籍表》;
4.学院官网、官方微信、官方微博、贴吧、QQ群负责人宣传《重庆轻工职业学院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籍表》;
5.基础部、学工部提交《重庆轻工职业学院学生阅读量化考核登记表》;
6.各班班主任,号召学生广泛阅读推荐书目并推进读书活动,组织学生填写《重庆轻工职业学院学生阅读量化考核登记表》并执行,表格2017年9月开学上交一次,交教务处统计成绩;
7.教务处制定《重庆轻工职业学院学生课外阅读学分折算实施细则(试行)》,组织学生参加《重庆轻工职业学院文、史、哲常识题集》考试,记录《重庆轻工职业学院学生阅读量化考核登记表》所得成绩、学生文学常识题考试成绩、重庆轻工职业学院读书笔记大赛获奖情况,确定学生是否获得相应学分;
8.宣传部联合学工部启动“2017年全院读书活动”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大赛,大赛以每月最后一天为作品收集截止日期,基础部、教务处担任评委教师,每月选出5名优秀作品,参与每学期期末的最终评比,最终评比选出10篇作品,颁发证书并按照《重庆轻工职业学院学生课外阅读学分折算实施细则(试行)》相关要求,获得相应学分;院官方宣传平台将定期推送优秀作品供全院学生学习。
三、文学常识题考试计分方式及标准
第六条 总共计2学分左右
《重庆轻工职业学院文、史、哲常识题集》考试占50%,学生认真读完10本书并原创填写完整《重庆轻工职业学院学生阅读量化考核登记表》占50%,其中读书笔记大赛获奖者可充抵20%的分值。
第七条 考试说明
(一)命题原则
1.基础部教师担任命题人,教务处负责核查试题。命题教师要严肃认真命题,确保试题不出现政治性、知识性错误;
2.命题以200道《重庆轻工职业学院文、史、哲常识题集》为范围,涵盖文、史、哲三大类常识题,其中文学常识题占50%,史学常识题占30%,哲学常识题占20%,以学生实际水平和文学能力为出发点,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,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;
3.命题形式采用建立试题库实习随机抽样组合的形式。
(二)试卷标准
1.试卷编制符合《重庆轻工职业学院命题与试卷编制规范》,结合文学常识考查要求,适当调整;
2.每次考试采用一套试卷,分值100分。
3.试卷包含主观题和客观题,其中主观题1道,分值占总分的10%,以分析论述的形式呈现,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;客观题90道,分值占总分的90%,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,主要考查学生的文学基本知识。
4.试卷采用规范的文字编写,纸张规格、页码设置、字体字号、数字序号按照教务处设计模板编制;
5.本考试采用试卷形式,不配备答题卷;
6.本考试客观题参考答案必须唯一并准确,无统一答案的主观题,要在评分标准中写出答题要点;
7.评分标准要说明各道题在什么情况下可得满分,在什么情况下要扣多少分。
(三)考核方式
考查
(四)考试用时
考试规定用时至少90分钟。
(五)试题保密纪律
命题执行保密制度,参与命题的教师不得以任何形式泄漏试题。
四、附则
第八条 本规定由“学生课外阅读量化考核”办公室负责解释。
第九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。
附件1:
重庆轻工职业学院
学生课外阅读学分折算实施细则(试行)
为更好地贯彻《高等教育法》,全面推进素质教育,培养高素质人才,根据《重庆轻工职业学院学生课外阅读量化考核办法(暂行)》的有关规定,特制订本细则。
一、学生课外阅读的范围
学生课外阅读范围包括4类:
1.古代文学。
2.中国现当代文学。
3.外国文学。
4.历史、哲学。
二、课外阅读考核学分的标准
(一)基本要求
1.学生每月至少读1本书。
2.每学期完成推荐的课外阅读量且寒、暑假每生至少读5本(寒假2本,暑假3本)必读课外书籍。
3.坚持写读书笔记且字数不少于5000字,书写认真、整洁、美观,内容健康。
(二)加(减)分项
1.在规定读书数量外每多读一本加0.1分。
2.能够坚持写读书笔记且字数10000字以上,思想积极向上、有独到见解,书写认真、整洁、美观的可另加0.1分。
3.结合读书心得或读书笔记且在校、市级及以上比赛中获奖或报刊上发表的依次按级别分别得0.1、0.2、0.3分,比赛按一、二、三等奖依次得0.3、0.2、0.1分。
4.没有读书笔记减0.1分。
5.基本要求中任何一项不达标依次减0.1分。
三、组织实施
1.学生课外阅读量化学分的给定,由各系(部)会同教务处、学工部等有关单位组织实施。
2.学生课外阅读量化学分,每学期末汇总一次。
3.学生课外阅读完成情况主要根据《重庆轻工职业学院学生阅读量化考核登记表》填写情况确定,但必须通过班级抽查验收。若发现填写有弄虚作假现象的不但不予计分,还要取消该生在校所有评优奖励资格。学生阅读量化考核登记表的填写要在两周一次的各方面内容检查、展评后一次性填写,填写人员最好是班主任,也可以是学习小组组长,但必须填写认真、整洁、美观,不能有涂抹或删改现象。
4.以班级为单位,各班每两周展评一次并做好登记。由各班主任主持展评。
5.学校建立课外阅读量化学分登记制度,对其所获课外阅读量化学分进行登记。课外阅读量化学分登记工作由学院教务处指定专人负责,按各系(部)提供的资料如实登记,并加盖教务处公章,妥善保管课外阅读量化学分汇总表备查。
6.为使本细则能促进校风、学风建设,每年新生入校时,各系(部)应认真组织学生学习本细则,使学生明确有关课外阅读量化学分的具体规定,以便在日常学习中认真遵照执行。
四、考核与评价
1.考核性质
考查。
2.考核方式
(1)考核形式:实行学期考核制,采用命题制试卷考试(开卷)。
(2)成绩评定:成绩=常识题考试(50%)+学生阅读量化考核登记表中内容完成情况(50%)。
五、评价等级
由评定成绩划分评价等级,共分为五级,根据不同等级获得相应的初始学分:
1. 优秀(90分及以上)可获得2学分。
2.良好(80分~89分)可获得1.5学分。
3.中等(70分~79分)可获得1学分。
4.及格(60分~69分)可获得0.5学分。
5.不及格(59分及以下)无学分。
六、学分获取
学生最终学分由“按评定等级获得的相应学分和加(减)分项”两部分构成。
七、本细则由教务处负责解释。
八、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执行。
附件2:
2017年重庆轻工职业学院学生阅读量化考核登记表 |
|||||
姓名: 学号: 班级: |
|||||
序号 |
计划阅读时间 |
计划阅读书目 |
实际阅读完成时间 |
阅读美句摘抄 |
阅读心得体会(是否形成文档) |
1 |
|
|
|
|
|
|
|||||
|
|||||
|
|||||
|
|||||
2 |
|
|
|
|
|
|
|||||
|
|||||
|
|||||
|
|||||
3 |
|
|
|
|
|
|
|||||
|
|||||
|
|||||
|
|||||
4 |
|
|
|
|
|
|
|||||
|
|||||
|
|||||
|
|||||
5 |
|
|
|
|
|
|
|||||
|
|||||
|
|||||
|
|||||
6 |
|
|
|
|
|
|
|||||
|
|||||
|
|||||
|
|||||
7 |
|
|
|
|
|
|
|||||
|
|||||
|
|||||
|
|||||
8 |
|
|
|
|
|
|
|||||
|
|||||
|
|||||
|
|||||
9 |
|
|
|
|
|
|
|||||
|
|||||
|
|||||
|
|||||
10 |
|
|
|
|
|
|
|||||
|
|||||
|
|||||
|
附件4:
重庆轻工职业学院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籍表
书籍类别 |
书籍名称 |
作者 |
古代文学 |
《诗经》 |
佚名 |
《论语》参读《论语译注》 |
杨伯峻译注 |
|
《史记》参读《史记选》 |
王伯祥选注? |
|
《唐诗三百首》 |
蘅塘退士编陈婉俊补注? |
|
《宋词三百首笺注》 |
朱古微重编唐圭璋笺注 |
|
《红楼梦》 |
曹雪芹、高鄂 |
|
《西游记》 |
吴承恩 |
|
《三国演义》 |
罗贯中 |
|
《水浒传》 |
施耐庵 |
|
《元曲三百首》 |
解玉峰译注 |
|
《千字文》 |
周兴嗣 |
|
《人间词话》 |
王国维? |
|
《山海经》 |
王海燕译注 |
|
《西厢记》 |
王实甫 |
|
《牡丹亭》 |
汤显祖 |
|
中国现当代文学 |
《呐喊》 |
鲁迅 |
《朝花夕拾》 |
鲁迅 |
|
《活着》 |
余华 |
|
《在细雨中呐喊》 |
余华 |
|
《兄弟》 |
余华 |
|
《许三观卖血记》 |
余华 |
|
《人生》 |
路遥 |
|
《平凡的世界》 |
路遥 |
|
《红高粱》 |
莫言 |
|
《透明的红萝卜》 |
莫言 |
|
《红树林》 |
莫言 |
|
《蛙》 |
莫言 |
|
《梦里花落知多少》 |
三毛 |
|
《万水千山走遍》 |
三毛 |
|
《温柔的夜》 |
三毛 |
|
《撒哈拉的故事》 |
三毛 |
|
《席慕蓉散文集》 |
席慕蓉 |
|
《围城》 |
钱钟书 |
|
《白鹿原》 |
陈忠实 |
|
《四世同堂》 |
老舍 |
|
《老张的哲学》 |
老舍 |
|
《骆驼祥子》 |
老舍 |
|
《长河》 |
沈从文 |
|
《边城》 |
沈从文 |
|
《丰子恺散文选集》 |
丰子恺 |
|
《尘埃落定》 |
阿来 |
|
《野火集》 |
龙应台 |
|
《请用文明来说服我》 |
龙应台 |
|
《目送》 |
龙应台 |
|
《倾城之恋》 |
张爱玲 |
|
《半生缘》 |
张爱玲 |
|
《沉香屑》 |
张爱玲 |
|
《金锁记》 |
张爱玲 |
|
《穆斯林的葬礼》 |
霍达 |
|
《金粉世家》 |
张恨水 |
|
《啼笑因缘》 |
张恨水 |
|
《京华烟云》 |
林语堂 |
|
《雅舍小品》 |
梁实秋 |
|
《八月的乡村》 |
萧军 |
|
《商州》 |
贾平凹 |
|
《秦腔》 |
贾平凹 |
|
《废都》 |
贾平凹 |
|
《一腔废话》 |
刘震云 |
|
《一地鸡毛》 |
刘震云 |
|
《沉沦》 |
何兮 |
|
《沉默的大多数》 |
王小波 |
|
《一百个人的十年》 |
冯骥才 |
|
《季羡林读人生》 |
季羡林 |
|
《额尔古纳河右岸》 |
迟子建 |
|
《胭脂扣》 |
李碧华 |
|
《城南旧事》 |
林海音 |
|
《空灵》 |
简媜 |
|
《三里湾》 |
赵树理 |
|
《小二黑结婚》 |
赵树理 |
|
《小时代》 |
郭敬明 |
|
《悲伤逆流成河》 |
郭敬明 |
|
《幻城》 |
郭敬明 |
|
《左手倒影,右手年华》 |
郭敬明 |
|
《一座城池》 |
韩寒 |
|
《长安乱》 |
韩寒 |
|
《三重门》 |
韩寒 |
|
《听雪楼》 |
沧月 |
|
《镜》 |
沧月 |
|
《棋王》 |
阿城 |
|
《仓央嘉措诗集》 |
仓央嘉措 |
|
《呼兰河传》 |
萧红 |
|
《生死场》 |
萧红 |
|
《你是人间四月天》 |
林徽因 |
|
《明朝那些事儿》 |
当年明月 |
|
《天才在左,疯子在右》 |
高铭 |
|
《芙蓉镇》 |
古华 |
|
《灵魂只能独行》 |
周国平 |
|
《孽子》 |
白先勇 |
|
《蓦然回首》 |
白先勇 |
|
《台北人》 |
白先勇 |
|
《狼图腾》 |
姜戎 |
|
《我们仨》 |
杨绛 |
|
《谢谢你离开我》 |
张小娴 |
|
《陆犯焉识》 |
严歌苓 |
|
《恰到好处的幸福》 |
毕淑敏 |
|
《看见》 |
柴静 |
|
《告别薇安》 |
安妮宝贝 |
|
《七月与安生》 |
安妮宝贝 |
|
《天涯明月刀》 |
古龙 |
|
《绝代双骄》 |
古龙 |
|
《流星蝴蝶剑》 |
古龙 |
|
《天龙八部》 |
金庸 |
|
《笑傲江湖》 |
金庸 |
|
《白马啸西风》 |
金庸 |
|
《七剑下天山》 |
梁羽生 |
|
《白发魔女传》 |
梁羽生 |
|
《窗外》 |
琼瑶 |
|
《在水一方》 |
琼瑶 |
|
《梅花三弄》 |
琼瑶 |
|
《一帘幽梦》 |
琼瑶 |
|
《一半是火焰,一半是海水》 |
王朔 |
|
《动物凶猛》 |
王朔 |
|
《交错时光的爱恋》 |
席绢 |
|
《水仙已乘鲤鱼去》 |
张悦然 |
|
《何以笙箫默》 |
顾漫 |
|
《左耳》 |
饶雪漫 |
|
《面包树上的女人》 |
张小娴 |
|
桐华 |
||
桐华 |
||
《步步惊心》 |
桐华 |
|
《山居笔记》 |
余秋雨 |
|
《霜冷长河》 |
余秋雨 |
|
《千年一叹》 |
余秋雨 |
|
《文化苦旅》 |
余秋雨 |
|
《文学回忆录》 |
木心 |
|
《悟空传》 |
今何在 |
|
《诛仙》 |
萧鼎 |
|
外国文学 |
《名利场》 |
萨克雷 |
《挪威的森林》 |
村上春树 |
|
《静静的顿河》 |
肖洛霍夫 |
|
《霍乱时期的爱情》 |
加西亚·马尔克斯 |
|
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 |
莫提默·J.艾德勒,查尔斯·范多伦 |
|
《自控力》 |
凯利·麦格尼格尔 |
|
《情人》 |
玛格丽特·杜拉斯 |
|
《百年孤独》 |
加西亚·马尔克斯 |
|
《简爱》 |
夏洛蒂·勃朗特 |
|
《白夜行》 |
东野圭吾 |
|
《解忧杂货店》 |
东野圭吾 |
|
《高老头》 |
巴尔扎克 |
|
《源氏物语》 |
紫式部 姓藤原 |
|
《失乐园》 |
约翰·弥尔顿 |
|
《追忆似水年华》 |
马塞尔·普鲁斯特 |
|
《唐吉诃德》 |
塞万提斯 |
|
《人类的故事》 |
房龙 |
|
《小王子》 |
安托万·德·圣·埃克苏佩里 |
|
《麦田里的守望者》 |
杰罗姆·大卫·塞林格 |
|
《基督山伯爵》 |
大仲马 |
|
《了不起的盖茨比》 |
弗·司各特·菲茨杰拉德 |
|
《秘密》 |
拜恩 |
|
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》 |
米兰·昆德拉 |
|
《变形记》 |
弗兰兹·卡夫卡 |
|
《魔戒》 |
约翰·罗纳德·瑞尔·托尔金 |
|
《阿甘正传》 |
温斯顿·格卢姆 |
|
《思维导图》 |
[英]博赞著;叶刚译 |
|
《巨人的陨落》 |
肯·福莱特 |
|
《荒原狼》 |
赫尔曼·黑塞 |
|
《荆棘鸟》 |
考林·麦卡洛 |
|
《战争》 |
勒?克莱齐奥 |
|
《灵山》 |
高行健 |
|
《不需要的战争》 |
温斯顿?丘吉尔 |
|
《圣女贞德》 |
萧伯纳 |
|
《罗马风云》 |
特奥多尔?蒙森 |
|
《少年维特之烦恼》 |
歌德 |
|
《公开的秘密》 |
艾丽丝·门罗 |
|
《瓦尔登湖》 |
梭罗 |
|
《双城记》 |
查尔斯·狄更斯 |
|
《雾都孤儿》 |
狄更斯 |
|
《母亲》 |
高尔基 |
|
《童年》 |
高尔基 |
|
《在人间》 |
高尔基 |
|
《我的大学》 |
高尔基 |
|
《茶花女》 |
亚历山大·小仲马 |
|
《巴黎圣母院》 |
维克多·雨果 |
|
《呼啸山庄》 |
艾米莉·勃朗特 |
|
《希腊神话》 |
施瓦布 |
|
《追风筝的人》 |
勒德·胡赛尼 |
|
《灿烂千阳》 |
卡勒德·胡赛尼 |
|
《傲慢与偏见》 |
简·奥斯汀 |
|
《等待戈多》 |
塞缪尔·贝克特 |
|
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》 |
海伦·凯勒 |
|
《失乐园》 |
渡边淳一 |
|
《乌托邦》 |
托马斯·莫尔 |
|
《格列夫游记》 |
斯威夫特 |
|
《老人与海》 |
海明威 |
|
《喧嚣与躁动》 |
福克纳 |
|
《汤姆叔叔的小屋》 |
斯陀夫人 |
|
《宽容》 |
房龙 |
|
《大卫·科波菲尔》 |
查尔斯·狄更斯 |
|
历史哲学 |
《中国通史》 |
吕思勉 |
《中国近代史》 |
徐中约 |
|
《中国哲学大纲》 |
张岱年 |
|
《哲学之树》 |
庞思奋 |
|
《哲学与人生》 |
傅佩荣 |
|
《美的历程》 |
李泽厚 |
|
《易经的奥秘》 |
曾仕强 |
|
《理想国》 |
柏拉图 |
|
《全球通史》 |
斯塔夫里阿诺斯 |
|
《苏菲的世界》 |
乔斯坦·贾德 |
|
《沉思录》 |
奥勒留 |
|
《西方文明讲演录》 |
丛日云 |